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人: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守富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要:2023年,全市科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研发攻关能力建设,做好科技和产业结合文章,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布会直播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六安市科学技术局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就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作一介绍。

2023年,全市科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研发攻关能力建设,做好科技和产业结合文章,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固根本,创新主体地位实现新提升

一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实施“两清零”行动,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全市120家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和18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均已实现清零。强化行业领军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其通过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定向委托等方式联合申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企业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安排专人指导规上企业做好研发项目立项、研发经费归集等基础性工作,做到应统尽统2022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26.9亿元,同比增长12.1%;研发投入强度1.34%,较上年度提升0.09个百分点,均居全省第11位。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跨越式增长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摸排遴选一批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制定市、县区培育清单,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机制。重点对到期重新认定高企和有申报意愿企业进行精准辅导、重点培育,提高认定通过率。全年通过认定高企291家,其中新增177家,总数达666家,增速36.19%,全省第1,在省政府目标考核中,综合排名全省第2,较上一年度前进了2位。

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创新高。实施科小“倍增”计划,常态化服务科技企业,探索科技贷、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破解科小贷款困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开展科小评价入库工作,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从科技人员、研发费用、知识产权三个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应评尽评、应入尽入。2023年全市分9批共评价入库科小1278家,全省第5,同比增长129.8%,增速全省第1。

(二)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现新突破

一是搭建交易平台。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共征集技术需求64项、参展项目83项、签约项目43项,签约金额9.16亿元。成功举办2场安徽“双创汇”·走进六安活动。6所高校院所发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近2000万元。其中“双创汇”.走进金安活动,在省绩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二是建设转化平台。加快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建设,依托安徽创新馆平台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做实六安科技招商及高成长性企业孵化工作,做细技术需求挖掘、成果推介等服务,全年工作开展技术要素对接服务64次,挖掘企业技术需求42项,对接成功3项,推送科技型企业投资项目13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项目33个。

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合同交易。编制技术需求模板,制定《六安市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征集表(试行)》。2023年度,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80.23亿元、全省第5,增幅117.05%、全省第5;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51.88亿元、全省第10,增幅91.16%、全省第8。

(三)抓合作,区域协同创新取得新成效

一是深化校(院)地合作。持续推进“攀亲结缘”工程,六安院新引入项目孵化企业9家、引进科技型初创型企业3家,累计项目孵化及引进企业29家。六安高新区与安大签约共建安大科技园六安分园,目前已推介9个产业化项目,其中1家企业已落户高新区。市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战略合作积极推进,已聚焦我市新材料领域技术难题,精准对接技术需求16项、项目合作需求9个

二是建设校(院)企合作平台。鼓励企业精准对接高校院所科技资源,自建或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新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企业研发中心4家。制定出台了《六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指引》,重点抓好孵化器规范管理和入孵企业服务。六安颐高·颐创天地众创空间备案为省级众创空间;全市5家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总数达到174家,全年毕业23,毕业数增速27.78%;“县区无孵化器”清零行动进展顺利,其中金寨已入孵企业33家,霍山已孵企业13家。

三是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摸排上海—六安对口科技合作创新入库项目12项。其中明天氢能与同济大学合作“燃料电池系统控制与集成技术研发”项目获得上海财政资金80万元立项支持。新摸排产学研合作项目463项,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达732项,其中228项已全部结题并产业化,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023年订单突破8亿元。

(四)强支撑,科技创新人才展现新作为

一是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六安院29个创新创业团队共引进科技人才242人,其中氢电堆空压机团队领军人冯汉升教授荣获安徽省第九批特支计划创新人才;严格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经与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对接协商,率先在全省实现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审批、一窗发证”,目前在六安工作的外籍专家31名,其中高端技术人才(A类)4人。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中,连续五年受到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表扬。

二是汇集乡村科技创新人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壮大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将科技的力量延伸到田间地头。全市科技特派员已动态发展到2520人,实现全市1794个行政村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全覆盖。12个省级科技特派团转化四新成果45个,服务企业111家,促进企业增收2628万元,直接帮扶行政村94个,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95万元,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6个,新增就业442人,在2023年全省科技系统乡村振兴考核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五)优环境,科技创新生态实现新改善

一是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强化政策引领作用,严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将科技支出作为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足额落实各项科技创新奖补资金。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9.92亿元,较2022年增长61.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1.63%,较2022年提升0.47个百分点,超年度目标0.03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金融扶持。制定《六安市科技型企业“白名单”管理制度》,目前共入库科技型“白名单”企业119家,其中有融资需求69家,逐项按月对接跟进14.22亿元融资缺口的需求落实。举办“全市金融支持制造业暨科创企业发展银企对接会”和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走进高新区活动,共计签约15.82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专章部署、集中安排;并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七个强省”的奋斗目标,把科技强省作为“七个强省”建设的首位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七个强省”贯彻落实意见,也把创新型省份建设放在首位,重点推进,常抓不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推深做实“攀亲结缘”工程,加强与合肥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共建省级创新平台,务实推进六安院、安大科技园六安分园建设,加快推进工大智谷(六安)落地市开发区,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为六安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