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打好“引育用留”组合拳 构筑聚才引智新高地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31 11:06 字号:

舒城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探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最大程度释放人才活力, 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留才”良性循环,切实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优化政策举措,拓宽渠道“引”才。柔性政策引才。出台《舒城县“智汇舒城”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打造智汇舒城 实施“人才强县”的行动方案》,编制《舒城县招才引智政策指南》,进一步优化配套政策,以真招实策服务人才。开展“组织部长高校行”,组织企业赴省内外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推动相关院校在我县设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7 个、人才工作站 4 个。乡情感召引才。紧盯“高端、急缺、紧缺”三类人才需求,发挥在外人才资源作用,聘请舒城籍院士、高层次人才为经济发展顾问,实现柔性引才。充分发挥 7 个在外人才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加大高层次、成熟型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教育、卫生方面专业技术人才 60 余人。依托产业引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全面摸排专业人才需求,整理《重点产业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落实“政录企用”政策,通过招考入编的方式吸引人才到本地就业, 2023 年吸纳 21 名专业技术人才在县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就职。

坚持多维发力,因地施策“育”才。双向“订单式”培养育才。整合舒城职业学校、舒城电大等教育资源,组建舒城工匠学院,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深度融合,打造校企联合培养平台,每年输送产业技术人才 220 名,有效缓解主导产业企业用工需求。青年“蹲苗育才”计划育才。强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采取“课堂教学+拓展学习+实践历练+自主管理+跟踪培养”方式,累计选拔 225 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脱产培训。统筹抓好农村产业带头人、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人员、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各类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产业带头人 2230 人,高素质农民 6700 人、农业科技人才 283人,选任科技特派员 421 名。突出“创新团队”建设育才。强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创建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 2 个,省级“皖北产业创新团队”1 个,省、市级“产业创新团队”12 个,市级“特支计划”2 个。

厚植创业沃土,搭建舞台“用”才。产学研用融合用才。鼓励企业借助高校院所优质科创资源,建立绿沃—中科院联合实验室、舒城茶产业振兴发展研究中心、安徽钜鑫精密院士专家研究院等科研实验中心,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科研平台培育用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累计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1 个,省级孵化器 1 家、省级众创空间 1 家、市级众创空间 4 家,市级“博士驿站”1 个,拥有专业孵化人员 44 名,在孵企业 123 家,有效推动科创型企业的孵化和成果转化。创业载体带动用才。实施“引才回乡”工程,充分发挥 3 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政策优势,为返乡人才提供房租减免、项目申报等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产业带头人回乡、外出务工能人返乡、企业家入乡,孵化返乡创业市场主体 100 余个,入选第三批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

强化服务保障,用心用情“留”才。暖心式关爱留才。加强与人才的日常联系,深化县级领导同志联系专家、人才制度,36 名县领导结对服务 45 名专家、人才,累计走访 256 人次,帮助解决问题 16 个。贴心式服务留才。开辟 3 条绿色暖心“人才专线”,有效解决企业人才出行难题。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优化人才需求申报程序,提升人才服务质量,着力保障人才在子女入学、就医保障、住房安居等方面的需求,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式环境留才。筹建舒城县人才服务驿站,打造集人才孵化、交流对接、业务培训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评选表彰县级优秀人才 42 名,制作专题宣传片,加大人才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礼敬人才、厚待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的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